理想、信念与成长 -九游会j9记得在读小学三年级时就有一个理想——长大后当老师。 产生这个念头的原因是,当时的很多老师都自身文化素质低,加上自己还要务农,没有多少心思放在教学上,教学质量可想而知(真的是误人子弟)。我当时就想,如果要是我来当老师,肯定要比他们教得好,起码教学的方法要比他们好,责任心比他们强。 到了读初中的时候我又想当大队干部(现在叫行政村干部)。 因为看到大队干部只会吃吃喝喝却不怎么管事,我当时就想,如果要是让我来当大队干部,肯定要比他们干得好,起码我不会吃吃喝喝,做事要比他们有责任心。 后来到了社办企业(后来叫乡镇企业)我又很想当管理人员,因为我看到的管理人员不但无能,而且腐败成风,好好的企业被他们搞得乌烟瘴气。 九七年来到广州自己办厂后没几年我又发现,很多员工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问题,于是又萌生一个念头,将来有条件一定要将企业办成学校一样,给员工再教育的机会,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,让他们在精神上得到健康成长。 这几年我反复的在回顾和审视自己的人生——我到底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。我发现在我的心中始终有一个信念,那就是要成为一个对社会、对他人有价值的人。也许就是这个信念,让我的内心得到不断的自我更新和成长。 三次成长经历 第一次:进入社会。 由于刚进入初中不久,大约是初一年级的下学期接连生了两场病,一次是头,一次是脚,缺课两个来月,因为没有补习,所学课程连不上,成绩直线下降。已不记得什么原因,也没有复读,所以初中基本是混完的,毕业考试也没有去参加。 从学校进入社会——在家务农。毫无过度痕迹。第二年就跟我叔叔(三叔)学烧砖瓦窑——一边务农一边烧窑。一干就是四年,在这期间我受过两次打击,一次是我叔叔让我记账,其实就是砖瓦场的流水账,很简单。但到了我手里却像看天文一样看不懂,不久就收了回去;另一次是跟叔叔出去推销青砖,我跟在旁边就像傻子一样。两次事件对我打击很大,我决心改变自己,否则将来什么也做不了。 第二次:进入企业。 一次偶然的机会,未婚妻家在社办企业当厂长的亲戚的厂里需要招收一批业务员,问我愿不愿意去,我一口答应下来,不久就走马上任,开始了长达十年的业务生涯。 这是一个看似顺理成章的决定,但做得并不轻松。我从小性格内向、脾气固执且暴躁,一贯看不起社办企业员工,更加看不起推销员,在我的眼里他们就是一帮油嘴滑舌毫无实际能力的混世之徒,另一方面我的性格也不适合做这种工作,所以我的家人大都反对我接受这份工作。如果不是有了前面两次的打击,我是断然不会去做推销员的,但为了改变自己,我几乎没有犹豫的就答应了下来。 这确实是一次痛苦的历程。开始的一段时间我总是内心颤抖着进入人家办公室的,进去后就像傻瓜一样被人家盘问,出来后脑袋一片空白。稍后我改变了战术,在准备进入一家企业前,我先了解清楚该企业的情况,然后反复在大脑中演练怎么进去,进去后找谁,怎么开场白,人家可能怎么回答,我又应该怎么说,等等。尽可能地设想到各种的可能性,以做到有备无患。上午一般是不进厂的,因为中午还要喝半斤白酒,在保证不摔倒的情况下给自己增加胆气,为了多一重保险,还要随身带上风油精。 不会说话就买来《演讲与口才》,一边学习,一边在实践中运用。 在品格修炼上也同样不敢轻视。要知道这种工作再加上在那样一个“繁华”时期,要做到出污泥而不染是十分不容易的,但我始终记得我是来“修炼”的,我不能忘记自己的理想和追求。除了工作以外我几乎不与人打交道,几乎不参与任何社会交往活动,出差时要么在客户办公室要么在旅社休息,回到厂里就在家“相夫教子”。所有客户对我的评价就三个字“老实人”。 十年间我多次试图改行做管理,哪怕是做车间主任拿每月不到200元的工资管理十来个人。但没有一次“得逞”。 1996年10月份我叔叔(二叔)通过关系将我调入当时我们镇最有实力的一家企业,并给我安排了一份相当不错的工作——原材料的采购。不但工作轻松安逸,而且还有“油水可捞”(但我没有拿过一分钱),别人都羡慕得要死,说我终于要发财了。但我却不高兴,因为发财不是我的志向,我的兴趣是管理,只有管理才能体现我的价值,但我叔叔不支持我的想法,只有先听他的。 年底时企业要求购销人员集资,每人五千,我以此为借口,决定不做,叔叔不同意,他说没钱我帮你出2000,另外3000我帮你借。叔叔如此好心,我还能说什么。但我心里已经打定主意——过完年出去打工。 家乡的环境不适合我,我讨厌靠拉关系生存,我需要的是工作的舞台,我也彻底的知道了这样的舞台只有在沿海地区才有。 所以第二年刚过完年我就拉着对孩子恋恋不舍的妻子,扔下了一个10岁一个7岁的子女来到广州,开始了艰辛的“从头再来”。 几乎所有亲友都说我是傻瓜,竟然放弃一份刚刚到手的、人人都羡慕的肥差,跑去广州打工。 他们哪里知道理想和信念在一个人内心的力量究竟有多大! 第三次:自办企业。 到广州其实并不是想办企业,也不敢那么想,因为来的路费都是叔叔借给我们集资的2000元。其实当时的想法很简单,找一份工作好好干,相信凭着自己的实干精神和一点能力,一步步走上管理岗位应该没有问题。 可是后来鬼使神差还是做回了本行——开了一家小纸箱厂(在此省略500字)。 前期的困难之多之大是我始料未及的,但也在我的预料之中,所以我从没有过惊慌,却时时打起十二分的精神。 为了磨砺自己的意志,也为了将来成功后能记住当初的创业之艰,我差不多一年时间出外没有买过水或一根冰棍,渴得再厉害也要回到厂里喝水。一年以后小厂终于转危为安并且开始走向发展之路。我的工作也开始有了深刻的变化——从管事逐步转变到管人。我重新给自己定位(比如宣布不再管业务,任何人不准介绍客户我认识;自己不开车等),也开始了全新的工作方法——把学习、思考和设计管理制度放在了首要位置。 到目前为止,让我感到最骄傲和自豪的是——自从进入社会,我没有停止过成长,而且还帮助一批人成长起来了!企业的成功只是一个附属结果——不是不重要,而是你推也推不掉。 将来的路怎么走?我似乎已经清晰地见到了自己的未来,只要坚定的沿着一条路走下去,有理想和信念作动力,就一定能够到达未来——那就是成长之路! |